60年代初,廣州西關一條狹窄、舊陋的小巷中居住著區老樞父子。50開外的區老樞是舊社會過來的老藝人,他酷愛廣東音樂,編寫過不少優美動人的曲譜。他畢生最大的心愿便是發表自己的曲集,可惜這個愿望至死未能實現。 他的兒子冠仔頗具音樂天賦,并一直受到父親的熏陶。但由于從小失去母愛,生活的負擔使他過早地成熟,養成了耿直的性格。在他們父子周圍居住著形形色色的鄰居,有熱愛廣東音樂而又心地善良的盲人;有與冠仔青梅竹馬、兩小無猜的慧女。小巷里人與人之間洋溢著友愛的暖流。 但是,"文革"的狂風暴雨打破了小巷的平靜。人們喜愛的音樂被禁止了,曲譜雖然被區老樞藏了下來,但小冠仔卻因在批斗區老樞的大會上聽到父親婚變"丑史"而深受刺激,一氣之下,離家出走,串聯、下鄉,一去就是多年…… 10年后,變得高大、粗獷、面容冷漠的冠仔回到了物是人非的小巷,見到了消瘦、蒼老的父親。父親仍念念不忘那包下落不明的曲譜,冠仔既是憐憫,又不以為然。但他們卻沒有想到這包曲譜后來的命運--大部分被焚燒,少數珍品在海內外發表了,有的竟變成了廣東音樂四大天王之一何大傻的佚曲。區老樞積勞成疾,離開了人間。在他死后,他最鐘愛的《雁飛云天》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,登上大雅之堂,轟動一時。而他的名字依然被埋沒著。 生活又把冠仔和他昔日的親人、朋友重新聚集到一起。另嫁他人的生母、粵劇名旦小紅棉對冠仔懷著深深的內疚,但冠仔始終沒能理解母親內心的痛苦;少時的女友慧女現已有了家庭、孩子,雖然對冠仔仍舊情難忘,但也只能默默地為他祝福;同母異父的妹妹、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生韻芝不避前嫌、不計較冠仔的冷落,幾訪區家,取得了區老樞的殘跡遺稿,一曲成功…… 冠仔從這些糾葛中看到父親曲譜的價值所在,真正認識了父親對粵劇音樂做出的貢獻,同時也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新的、更為深刻的理解。…